这是一座“热辣滚烫”的县城:生产车间内在线杠杆配资,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;惠堂体育场人声鼎沸,中超赛事让五华足球再次“出圈”。
这是一派生机盎然的乡镇:工地上机器轰鸣一派繁忙,项目发展跑出“五华速度”;“强镇富村公司”星火燎原,实现县镇两级国企全覆盖。
这是一片蓄势待发的乡村:田间地头,农户抢抓农时,为增产增收打好基础;“产业村长”领着农户干,带着农户赚,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。
细水涓涓,大河满满。五华统筹县的优势、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,以百千万群众干“百千万工程”的五华打法,在县镇村之间“开渠穿井”,让整个“水系”充盈丰满。
作为百万人口大县,五华以“头号工程”力度抓紧抓实“百千万工程”,建机制、树典型、强保障、聚合力,锚定进位目标,推进强县促镇带村,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迈进。
●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通讯员曾文敏曾晓彬谢诗妮
把县城建强
向“实”发力布局主导产业
“百千万工程”一年开局起步,其势已成,今年尤为关键。打开五华地图,五华16个乡镇447个村(社区)散落成点、交织成网,每个节点都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增长点。
县城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,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。过去一年,在新形势下五华县域经济迎来巨大挑战,凭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,该县在不同赛道上奋力跑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气象:
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在五华投入运行、入选全国县域商业“领跑县”、探索“产业村长”模式入选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、在全市率先实现镇级“强镇富村公司”全覆盖、“一场球激活一座城”系列活动入选省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……
今年以来,五华通过加强部门联动、加大“一起益企”力度、深挖“小升规”潜力,查找工作中的短板、摸清底子、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,根据企业的产值、税收、用电、资源开采量、招商引资落地项目等数据进行监测分析,将51家工业企业纳入“小升规”培育库。其中,确定金特变压器、新凯乐、玉泉镇村供水等20家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,加强监测和培育,预计今年可完成新增12家“小升规”目标。
五华提出,在做强做大现有企业的同时,要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主导产业聚集和倾斜,加快培育打造智能制造、新型储能两大主导产业,形成新质生产力,增强产业竞争力,力争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%以上。
据介绍,一季度五华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.09亿元,规上工业增加值1.47亿元,工业经济指标稳步提升。“我们不断加强要素保障,在五华工业园、河东工业园分别储备了800亩、500亩项目用地,专门对接智能制造、新型储能两大主导产业项目落地。”五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何昭辉说,园区将多措并举、优化服务,持续巩固和强化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“顶梁柱”作用。
今年,五华把“百千万工程”作为统筹全局的工作,落实县委书记“一线总指挥”、镇党委书记“一线施工队长”、村党组织书记“领头雁”责任,拿出“头号工程”的精准之策、非常之力、务实之举,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,在进位赛道上争上游。
——做强县城龙头。坚持产城融合、产城联动,立足园区发展定位、现有产业基础、发展潜力后劲、招商引资情况等综合条件,对产业系统谋篇布局,精心培育1—2个主导产业。
——做实乡镇节点。统筹推进美丽圩镇“七个一”项目,认真答好“四道题”,完善圩镇商业、服务、生活功能。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,集中资源力量建好典型镇村、重点区域,形成示范带动效应。
——建设和美乡村。围绕“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、乡村建设水平、乡村治理水平”目标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。同时,放大“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带头人”“产业村长”效应,做好茶叶、丝苗米、蔬菜、梅州柚、高山红薯、生猪等“土特产”文章,打造强县富民产业。
把乡镇建实
以“典”带面做强镇域经济
如今在五华,“强镇富村公司”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县16个乡镇,激活了“百千万工程”一池春水,成为乡村共富的新引擎。
自深入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以来,五华谋定而动,在全市率先实现镇级国企“强镇富村公司”全覆盖。与传统的合作社相比,国企“强镇富村公司”由专业能人运营,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,不仅专业度更高,资本也更加厚实,运营更加规范,可以说是合作社的升级版。
“水寨镇实行党委领导、市场主导、企业运营,推行‘公司+N’六大经营管理模式,推动公司成为激活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。”五华县水寨镇强镇富村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,去年镇公司经营性收入700余万元、净收益250余万元,预计2024年经营性收入可达1000万元以上。
治国之道,富民为始。设立国企形式的“强镇富村公司”,是五华深入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的一个金点子,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。这在梅州来说属首创,它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充分结合,向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,盘活乡村“沉睡”的资源、资产、资金,进一步推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。
记者了解到,不少地方设立的是“强村公司”,而五华瞄准镇级,为何发展镇级公司呢?
分管国有资产运营的五华县财政局副局长曾小强表示,镇域在“百千万工程”中是关键节点,上接县域发展、下链田间地头,所以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,也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先行必要条件。
华城镇是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镇,从曾经的老县城到规划中的高铁新城,该镇如同一根弓,将镇中心区域拉成了满月形状。一个交通便利、城绿交融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高铁新城,依稀可见。
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大量的文化载体,华城镇如何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圩镇,无疑是重要课题。五华县聚焦镇域发展,将美丽圩镇“七个一”建设作为推动华城镇建设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镇的重要抓手,全面优化城镇功能,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,发挥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,切实把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。
记者走访发现,五华首批1个典型镇、6个典型村,突出特点都是村级产业发展较好、效益较高,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普遍达到了二三十万元以上。当前,在典型村的示范引领下,五华各镇各村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,赛龙夺锦,正形成“你追我赶,各展所长,各显其能”的发展态势。
从这些典型镇村,可一窥五华纵深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奋进姿态。
以“典”带面,全域开花。结合典型镇村发展需求,五华加快推进首批1镇6村和第二批拟培育3镇59村,按照建设规划、风貌提升、设施配套、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项目谋划,为后续典型镇村建设打好基础。同时,高标准规划、高规格推动、高水平建设,切实推动美丽圩镇建设、公共基础设施完善、人居环境整治、乡村风貌提升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。
把乡村建美
聚“才”引智建设和美乡村
产业村长、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带头人、新农人……一年来,五华县以头号力度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,围绕这些新鲜的话题,五华的乡村发展有了不小的变化。这背后,是该县落实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有益探索。
五华在全市率先推行“产业村长”工作,着力破解全县农村产业基础薄弱、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以及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情况。目前,全县聘请了237名(次)“产业村长”,累计带动3000多农户就业。该案例是梅州唯一被省委深改委评为“激发经管团队活力”的典型。
1997年出生的陈伟宏,如今不仅是“田管家”“新农人”,还多了“产业村长”这个身份。
“头衔多了,职责也多了,但都不外乎是为了乡村更好地发展。”陈伟宏如今已不单单种粮,他带领成立的农业服务公司签订了近2.2万亩的水稻托管合同,服务农户2000多户。
陈伟宏介绍,当决定回到家乡大干一场时,他发动了身边十几个朋友回来一起开农机种田,组建了一支年轻的服务团队,“团队平均年龄25岁,最年轻的是‘00’后,如今成员有20多名。”
“新农人‘新’在哪里?其中一点就是年轻人,‘产业村长’顾名思义就是发展产业。我对两者的理解,就是年轻人回家乡干事业。”陈伟宏与吉程村的故事,是人才与乡村的“双向奔赴”,一方提供广阔的天地,一方提供青春的能量。
实际上,“产业村长”为乡村吸引人才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。五华就地取“才”,优先从农业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行业协会负责人、产业能人、致富带头人、本土人才、外出乡贤、职业经理、技术行家中聘任。
“百千万工程”关键在人、在干。乡村需要人才更有针对性地出谋划策、献计出力,为乡村发展揽住“才气”。安流镇连续三年举办“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带头人”擂台赛,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乡村人才“破土而出”。
今年的擂台赛现场有17家企业参赛,项目以农业类、服务业类、工业类为主,涵盖养殖业、水稻种植、制衣和电子加工业等多元产业。他们图文并茂、有理有据介绍了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经验做法,以及下一步谋划助推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思路。
“很欣喜的是,我们参加擂台赛的企业数量和质量越来越高、领域也越来越广,异彩纷呈,有力带动了村民增收,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。”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谢宝剑连续三届担任安流镇“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带头人”擂台赛主评委,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“共同富裕带头人”行列,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,建立健全农村致富带头人“传帮带”长效机制,在全镇形成“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”的浓厚氛围。
五华作为农业大县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,但仍然难以突破制约因素。结合全面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,五华县调研时发现,当前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难题,如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、脱贫群众对产业发展持观望态度、产业发展成效不持续等。
因此,五华县大力推行“产业村长”、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带头人等创新项目,通过发挥社会能人的优势资源和力量,有效破解乡村产业基层薄弱,缺思路、缺人才、缺技术、缺市场等问题短板。
■一线实践
我的家乡
我来建设
今年春节,在五华县华城镇铁炉村钟氏大宗祠的庆典活动上,众人用植树造林的方式表达祝福;棉洋镇竹坑村、长布镇栋新村等多个乡村,全村动员,修新路、建新桥,整个春节期间道路通畅;安流镇福陂村组织百对夫妻开展同植“乡贤林”活动……
从干部干、群众看,到干群合力干、群众主动干,五华形成百千万群众干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浓厚氛围,让“百千万工程”惠及千家万户,万千乡村换新颜。广大群众表示,众人拾柴火焰高,自己的家乡自己来建设,有钱出钱、有力出力、有地出地,大家好才是真的好。
“回家的路不堵车了,出行通畅,心情舒畅!”棉洋镇竹坑村村民张国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村里修新路、建新桥,对张国昌而言不仅是受益者,也是参与者。
竹坑村常住人口2800多人。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,私家车不断增加,村内的道路不宽,面临的交通压力快速加大。以往逢年过节,村里经常一堵就是两三个小时。
改变从去年12月开始,新修的2公里长的沿河路以及新建的四座新桥正式通车,这是全体村民共同修建的路。从200元到30万元,全村800多户人踊跃捐款,竹坑村的乡贤与村民齐心筹集资金500多万元。
“靠的是群众的力量。我们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有地的就出地,干群一条心,才能打造好这条沿河路。”竹坑村党总支书记张锐来告诉记者,对这条沿河路的建设,感触最深就是群众的大力支持,修路又建桥,这是全村人民的大好事。
在长布镇栋新村,同样在党委政府的号召下,乡贤与村民齐心“众筹”资金,新修3公里长的沿河路以及新建三座新桥。
聊起“众筹”修路建桥的事,长布镇的党员廖章秀不禁竖起大拇指。“自己的家乡自己来建设。作为一名老党员,更加应该要以身作则,带领群众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好。”廖章秀说。
同样在棉洋镇琴江村,在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中,紧紧围绕群众热盼愿景,凝聚民心全力谋划村内沿河路建设。
“今年3月15日动工,至3月31日仅半个月时间,一条长1.5公里、宽7米的沿河路已完成路基建设。”棉洋镇党委委员古玉轩说,村里还积极组织发动群众,在约4公里的河道两边种植了800多株树苗,为打造美丽的琴江村貌增姿添彩。
当前在线杠杆配资,五华各镇村坚持以群众路线实施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,动员广大乡贤、村民成为“百千万工程”的见证者、参与者与受益者,有效地将乡贤、村民力量转化为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动能。